论坛回顾|2023年第五届“华夏衣裳”中国高等院校服装史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者:胡钰成发布时间:2023-04-21浏览次数:199

论坛回顾|2023年第五届“华夏衣裳”中国高等院校服装史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325日,第五届“华夏衣裳”中国高等院校服装史学术论坛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和广东工业大学主办,东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期刊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承办。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贾玺增教授学术策划。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纪晓峰,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卓武,东华大学期刊中心主任王克斌,东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德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原主席李当岐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贾玺增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青岛大学、深圳大学、汕头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山东省设计师协会、中法时尚美学、WE未视觉等单位的知名学者、设计师、陈列师,以及全国各纺织服装类院校教师近百人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同时,近万人在线参与了本次活动。

嘉宾致辞

清华大学贾玺增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时讲到,本次会议的举办经过一年多的前期筹划和准备,以“华夏衣裳—岭南服饰(香云纱专题)”为主题,今天能够顺利在广东工业大学开幕,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感谢大家光临第五届华夏衣裳学术论坛的现场。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本届论坛发言将围绕“非遗”“历史”“文化”“设计”四个板块开展学术交流。

清华大学李当岐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华夏衣裳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华夏衣裳系列论坛的举办彰显了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中国服装文化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本届论坛聚焦“岭南服饰(香云纱专题)”主题,从服装史学术研究视角,考察香云纱生产基地,深入研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香云纱的染整工艺是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学者和设计师都对香云纱有了深入研究。相信通过这次论坛,我们一定会进一步深化对香云纱研究。

广东工业大学陈卓武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的概况,特别介绍了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研究中心”的研究内容。本中心旨在建立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理论框架体系,探索现代岭南纺织服饰文化理论前沿和可持续发展路线,以服务政府和企业服饰品牌建设需求,培育高中端岭南服饰文化专业人才。

东华大学期刊中心王克斌主任在致辞中说到,“华夏衣裳”系列论坛(讲座)已经成为凝聚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专家学者、学术研究、学术出版、学术成果传播、高校师生、服装从业人员等多方共建共赢的学术共同体,为我国高等院校服装史的教学研究和纺织服装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华大学出版社周德红总编在致辞中指出,“华夏衣裳”论坛聚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弘扬。本届论坛“岭南服饰(香云纱专题)”在广州召开,必将有力推动今后中国服饰文化产业的学术交流、教学研究、产教融合、创新设计、品牌发展,打造一个可持续交流的平台。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纪晓峰副会长在讲话中指出,“华夏衣裳”论坛举办了四届,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岭南服饰(香云纱专题)”,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促进传统服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一直以搭建一个平台为己任,每年举办教学成果、教改立项,学科竞赛等活动,服务于我们的行业。希望各院校、各行业,继续参与我们的活动,为更多的人才培养提供服务。本次活动经过贾玺增教授的酝酿,是第一次以专题形式来做论坛。这说明华夏衣裳论坛能够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地进入学术的具体研究。我们希望更多的学术机构参与我们的活动,希望论坛的学术品牌越做越好。在此,我们想对几家承办、协办单位表示感谢。你们的支持使得我们的活动能够圆满举行。

主题发言

开幕式后,来自全国各相关高校、设计师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们,分别从“非遗”“历史”“文化”“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非遗”板块由广东工业大学孙恩乐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她发言的主题是“粤港澳三地香云纱服饰艺术特征研究”。她阐述了清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一带粤港澳三地香云纱服饰的共性和个性艺术特征,分析了香云纱所具有的深沉的肌理色彩和凉爽透气的面料性能,探索了香云纱技艺应该如何在新时代展现新形象。

来自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潘媛媛研究员发言的主题是“香云纱染整技艺及其机理探讨”。她首先简单介绍香云纱和香云纱染整技艺。其次,从薯莨的主要成分,薯莨与丝绸的相互作用和“发亮”原理三方面阐述了晒莨机理。最后,从染整用泥的关键染色成分及其形态的确认,和河泥与薯莨之间的相互作用(染黑)两方面解析过乌机理。该内容是潘媛媛老师在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期间撰写的博士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享。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廖建荣教授发言的主题是“元宇宙的香云纱服装与首饰研究”。他认为,元宇宙服饰审美分为虚拟人的服饰审美与元宇宙个人服饰审美,后者涉及个人的自我建构。第一部分是元宇宙个人服饰审美现状,介绍其经典作品及趋势。第二部分是元宇宙服饰的品牌与设计之争,元宇宙服饰的材质、风格与穿戴设计更具多元化,品牌的符号价值弱化。第三部分是元宇宙服饰审美的个人建构意义,元宇宙服饰审美属于认知的“镜像”还是完美的“大他者”,是立足现实和沉溺虚拟两种自我建构路径。

CFME中法时尚美学协会中方主席陈巍发言的主题是“基于生产性保护的香云纱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她从一个故事引入,讲述了香云纱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文化内涵的延展以及市场化、品牌化、年轻化、跨界化、国际化的再设计路径对激活香云纱的文化和经济价值进行了阐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波教授发言的主题是“非遗数字化视域下的香云纱虚拟时尚设计”。她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视域下,新理念、新技术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香云纱的活态传承、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她以香云纱与《梦幻西游》的虚拟时尚设计联动为例,分析非遗技艺、游戏角色与虚拟时尚相互赋能的契机和要素,结合相关成功案例对数字化非遗活态传承的应用与传播进行分析解读,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虚拟时尚设计的融合发展方向,以及对行业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色彩”板块由清华大学贾玺增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他首先发言的主题是“意向与意境:中国色彩的应用与设计实践”。中国传统色彩自成体系并源远流长,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构建“中国风格”最直观和冲击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贾教授在发言中阐述了中国色彩语言体系和美学特征的同时,亦对近年来国际时尚设计领域关于中国色彩的设计应用逻辑和语境方法展开分析。其中包括:其本人作为学术顾问参与的芒果TV与湖南卫视双平台推出了首档青春文化养成综艺秀《美好年华研习社》,列举了为该节目第六期“宋代人物”的舞台设计的“国色·宋韵”中国色彩大型装置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该作品以宋代色彩美学为基调,选用了100条长15米、宽1.5米的彩色绸料,搭建出一条长36米的色彩装置艺术作品,展现了中国色彩美学语言在当代生活、设计领域的应用价值。

汕头大学陈彦青教授发言的主题是“大地的色彩——谁知流黄麹尘色”。他认为,在几千年中国传统色彩应用中出现的几百个色彩词里,很多色彩似乎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且很难对应上清晰明确的色相。其美妙的色彩命名,也仅作为后世的语言和文字想象。作为大地间色的流黄与王后六色之一的麴尘,它们虽在历史中成为了“消失者”,但却在另一个“应用”的场域里重生。流黄与麴尘的诗意,是充满语境想象的。它们甚至不需要视觉的真切感知,在语境的想象里,表现得如此充盈饱满。

汕头大学肖世孟教授发言的主题是“色彩的言说——以‘迎气’仪式为例”。他聚焦于色彩传播的文化观念。两汉时期,记载于《礼记·月令》中的“迎气”仪式几乎完全被搬进了现实,后世一直延续,直到民国。在“迎气”仪式中,天子和执事的官员跟随季节穿着不同色彩的服饰,其中立春用青色、立夏用赤色、先立秋用黄色、后立秋用白色、立冬用黑色。通过色彩,人们在中国古代周期性的仪式中,适应并接受了一些不证自明的时间观念,其一,时间的公平流逝。以五色为外表的仪式,比自然的春华秋实更能直接提醒人们,同时准确演示季节的轮换更替,从季节的消长中感受时间存在的方式,时间在流逝中不可逆转。其二,时间循环的超越性。在仪式中,仪式的参与者能够对即将到来的时间,充满期待,因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生经验,人们形成了对时间周期循环的无比信任。

山东省设计师协会周锦会长发言的主题是“《易经》里的色彩美学与东方观念”。《易经》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及科技的贡献,对大自然及人文社会等的智慧总结,是探究万事万物内在规律的学问,从中国文化中找到服饰色彩、形制、图案、面料配比等找到中国设计智慧,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的责任和世代传承的义务。本主题演讲从中华文化经典经、史、子、集出发,找寻中国华服设计智慧。

北京联合大学、染缬研究所所长、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管兰生教授发言的主题是“丝绸之路天然染料与色彩研究”。他讲到,丝绸之路是世界染料交汇中心,丝绸之路保留着大量与天然染料相关的古代文化遗存,天然染色在西部石窟寺艺术中屡见不鲜,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为天然染色提供了活态传承方式。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发现了三种植物染料。这三种燃料染得的颜色正是红黄蓝三原色。这三原色套色,大大丰富了史前新疆人民服饰上的色彩品种。

 “文化”板块由清华大学肖文陵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东北虎高级时装前设计总监张伊宇发言的主题是“传统与时尚的共鸣与合奏”。她从传统文化的语言转化、文化旋律的节奏与和声、文化继承与重构的延续性、时尚摩登的艺术形式中的中西揉和、形式表现的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她认为,服饰的美是感性之上的美,能引发共鸣与合奏。它讲述现实生活的美、传达自然生命的美、仰视宇宙未知的美。

天津大学王鹤教授发言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装置艺术中的应用”,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厚德载物、亲人睦邻等,是中国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他从服饰与公共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公共艺术训练和中华服饰主题公共艺术训练三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案例的解析,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装置艺术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礼仪专家、中央电视台“诗画中国”节目礼仪指导高静发言的主题是“中国传统礼仪的当代应用”。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高静老师通过《王的盛宴》《鹤唳华亭》《卿卿日常》等案例阐述了传统礼仪在当代艺术中的表达。她还通过礼仪在当代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提出礼仪要古为今用,重建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中国十佳设计师杨子发言的主题是“时尚与空间的关系”。他认为,人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但思想却可以在不同的时空,在不同维度里,找到有意无意的创新点。因记忆与经验所达成的设计,最终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并理解了“旧”,从而有了更多的对“新”的想象与表达。空间不仅仅是所处的维度,包括联想、数据、感知,而时尚又总是在空间里不断涌动和交集。时尚的意义在于,通过产品,基于过去的文化与技艺,用新的产品作为载体,去传递符合现在的生活方式的某种信息,并在不同的空间去体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的信仰与渴望。所以说,现在即未来。

 “设计”板块由东华大学陈建辉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青岛大学张成义教授发言的主题是“中国服饰美学基因与文化意蕴”。他主要从服饰流变、宇宙观、宗教和哲学思想、社会等级观念、色彩体系和纹饰文化六个部分展开。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识在不断深化和升华。传统服饰美学的形式、观念、思想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中国服饰美学能够让人感受到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更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生命意义。

清华大学肖文陵教授发言的主题是“从理念到形式——设计的逻辑与实存的关联”。他认为,自然界是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之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社会是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公共生活的生物,能够长久维持、相互依存,相对稳定的结构。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或“摹本”,存在即是理念的存在。逻辑是抽象的物质并通过存在而显现,存在自有逻辑,逻辑是存在的秉性,存在即是逻辑的存在。国际时尚体系是“当代性”意识形态的具身化形式。

深圳大学、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吴洪教授发言的主题是“史学的价值、意义和服装史学习的新路径”。他认为,作为一种自古有之、长盛不衰的人类文化现象,历史学对我们人类来说,无疑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历史为现实的政治服务,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去吸取客观的“历史教训”,以便更好地理解今天及其前景。史学要解决的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三个问题。服装史学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创新设计价值和跨学科交流价值。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交互与沉浸式体验、跨学科学习等路径来学习服装史,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金顶奖设计师武学伟发言的主题是“设计的价值属性”。他认为,设计的属性及传承是相当重要的。很多设计师一生都在设计传承,得到永恒的经典。在创意中,不要追求每个设计都是原创的,设计不是从01,而是从1N的创作过程。武老师通过不同设计师的作品和特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如草间弥生、高桥吾郎、村上隆等。他认为,设计的属性,价值回归本源,让设计给生活多一点玩的心态,这样能带来无限快乐,无限荣耀,同时,设计也是有度的。他在谈到香云纱时,认为,应该要大力发展生产香云纱的企业,让香云纱成为真正的世界品牌。

WE未视觉创始人路凡发言的主题“时装设计与装置艺术表达”。随着沉浸式商业营销的发展,消费者对服装的美观性及艺术性追求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装置艺术完美地融合在时装设计推广中,使推广主题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成功破圈,增大流量密码,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给顾客和消费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实现品牌理念的传递。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它通过交互式、多感官、叙事性的表达方式,能开启秀场以及终端陈列的新方式。她从服装业态的秀场、店铺、买手集合店三个方面讲解了装置艺术在服装领域的表现形式,并用亲身设计案例和大家分享。

清华大学贾玺增教授在学术发言的总结中谈到,各位专家的发言紧扣每个板块的主题,在“非遗”板块,专家对香云纱服饰的特征、生产工艺、设计和数字化运用研究进行了阐释;在“历史”板块,专家们从中国色彩视角解析服饰色彩传播、色彩设计等问题;在“文化”板块,专家们从时尚美学角度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应用;在“设计”板块,专家从文本与形式、世界时尚与中国时尚、设计的价值属性、时装装置艺术等方面发表了学术观点。

专家们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大力点赞。本次学术论坛还通过东华大学出版社视频号、华夏衣裳视频号、东华大学期刊中心视频号同步直播,有近万人在线上观看论坛实况。

基地考察

本届论坛得到了广东云纱星韵香云纱非遗产业园的大力支持。与会的专家和老师们第二天上午实地考察了广东南沙香云纱基地。大家对香云纱博物馆进行了考察和学习,观摩了染整工艺现场以及亲自体验了制作过程。

现场交流与设计展示环节由中法时尚美学中方主席陈巍主持。清华大学贾玺增教授谈了考察香云纱基地的体会。广州市云纱星韵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兆荣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还对香云纱目前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张丽萍副教授就“基于文本挖掘的香云纱消费偏好分析及推广建议”的主题和大家进行了分享。她认为,从服装品牌出发建构语料库,采用文本分析对品牌、颜色、单品、图案、面料、风格、款式、功能、场景等服装行业的知识信息进行聚类、提炼,从而获得服装品牌的相关知识集群。通过对香云纱的大数据分析,得出的建议是:一是要突出香云纱的品类形象,二是要让地理标志、非遗传承人成为香云纱品牌竞争优势的来源,三是要创造多种“触点”积累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同,四是要创新香云纱设计适应多元的现代生活。

 “华夏衣裳”中国高等院校服装史学术论坛的举办,旨在为中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行业单位的学者、专家在服装史的教学实践、学术研究、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在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师生们的支持和参与下,“华夏衣裳”论坛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品牌,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华夏衣裳论坛将继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源和传播,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特有的服饰文化系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