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有讲座单)张先堂:敦煌石窟供养人服饰巡礼

发布者:胡钰成发布时间:2023-08-31浏览次数:10

讲座预告(有讲座单)|张先堂:敦煌石窟供养人服饰巡礼



敦煌石窟供养人服饰巡礼—

主讲嘉宾:张先堂

(敦煌研究院前副院长)

学术主持:王乐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时间:426日(星期三)上午10:00

地点: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三教二楼演讲厅

*本次讲座有讲座单



本期讲座内容为衣尚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0期,主题为“敦煌石窟供养人服饰巡礼”,特邀敦煌研究院前副院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敦煌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先堂主讲。他将结合学术研究的成果,从专业、权威的角度,带领大家深度解读“壁画中的供养人图像”。


北魏257窟鹿王本生图


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在人们惊叹敦煌莫高洞窟之多、壁画之精美宏大、塑像的丰富多彩之余,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些洞窟都是什么人建造的?他们为什么要建造这么多的洞窟?其实,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在洞窟内就可以找到答案。其实答案就是壁画上的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就是这些洞窟的主人,就是莫高窟的建造者。正是这些壁画中的供养人,代代相传,倾力开凿石窟,修建佛像,绘制壁画。这才最终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敦煌文化。


让我们通过本期衣尚讲坛,学习敦煌石窟守护者精神,关心、爱护和支持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做新时代敦煌文化艺术的供养人。



讲座嘉宾


张先堂


敦煌研究院前副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甘肃省敦煌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从事科研工作近30年来,共参与撰写《敦煌文学》《敦煌文学概论》《艺术世博:隋唐敦煌城市文明》3部敦煌学专著,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编《全唐文补遗·敦煌文献卷》专著1部,在核心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有关敦煌文学、敦煌佛教史研究论文40余篇。




精彩内容

敦煌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彩塑的492个洞窟中,281个洞窟有供养人画像,占全部洞窟的2/3,而且大多数都有榜书题记。据粗略统计,现存题记大约7000条,这些题记反映了供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时代背景,都是当时真人真事的记录,而且多不为史籍所记载。这对研究敦煌、河西及丝绸之路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来说,是难得的珍贵资料。

同时,敦煌壁画供养人画像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像的集大成者。现存各朝代的供养人画像,脉络清晰地展示出我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过程与优良传统。淳朴的汉儒样式画像、骨风飘举的魏晋仕人风姿、瑰丽丰腴的隋唐仕女仪容、富于世俗生活风习的五代宋人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风格相同的作品。


莫高窟61窟 回鹘公主供养像

万庚育、冯仲年临摹


所谓供养人,即为出资发愿开凿洞窟的功德主、窟主、施主及与其有关的家族、亲属或社会关系成员。供养人有敦煌历代大族、地方长官、僧界大德,也有一般下层平民百姓。


莫高窟19窟凉国夫人供养像


供养人画像存在于敦煌石窟的大多数洞窟中,是研究洞窟营建时代及窟主等课题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敦煌服饰研究的宝贵实物资料。供养人画像从十六国北朝至元,比例由小到大,到五代宋时和真人大小一般,且是一个家族人物同处一窟,有家庙祠堂之性质。


莫高窟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

段文杰复原临摹